植牙病患術後回診 Protocol 及應具備的觀念

植牙病患術後回診 Protocol 及應具備的觀念

在今日的缺牙治療策略中,「人工植牙」已成為主流手段之一,成功率高達 93-95%。然而,植牙手術並非一勞永逸,後續可能的植體周圍疾病(peri-implant disease)被視為植體殺手。透過有效的預防手段,牙醫師與病患有機會可降低這類疾病發生機率,提高經過植牙手術植體留存率。

基礎認知與口腔照護不佳的後果

當病患長期清潔維護不當或不足時,常致植體周圍細菌附著增生,形成植牙後發生的牙周病,使得植體周圍牙齦發炎或齒槽骨地基流失,稱為「植體周圍疾病」,常見的問題包括了:植體周圍牙齦紅腫、流血、化膿、植體動搖、甚至在 X 光片上發現植體周圍骨頭流失等情況。

Peri Implantitis 植體周圍炎是植體周圍疾病的一種
植體周圍炎是植體周圍疾病的一種 (Credit: ARTEDENTAL)

造成植體周圍疾病肇因很多,最主要關鍵仍必須回到長存在我們口中的「細菌」,例如厭氧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屬、與消化鏈球菌屬等。除此之外,有以下情況的病患都是會在植牙後產生植體周圍疾病的高風險族群:

  • 曾/現有牙周病史
  • 糖尿病控制不佳
  • 抽菸
  • 植體周圍角化黏膜不足
  • 不適當的贋復物
  • 咬合過重
  • 假牙黏著後殘留的黏著劑(residual cement)

目前植周疾病可分作兩大類:

  • 植體周圍黏膜炎(peri-implant mucositis)- 植體周圍初期的牙齦發炎
  • 植體周圍炎(peri-implantitis)- 植體慢性發炎已經破壞至骨頭

其中植體周圍炎更被不少人視為植牙殺手,因為嚴重者可能需要將牙根狀的人工植體全部移除。

植牙術後牙醫 Protocol

即便在《Proceedings of the 1st European Workshop on Periodontology》中已經明確記載人工植牙高度可被預期的臨床成功率,但是手術後的併發症、甚至植牙失敗依舊有發生的可能。透過有效的 Protocol 制定,可大幅降低植牙後併發症到來的可能。

牙醫師應制定有效且適合個案的 Protocol

植體種入後

下面為採二階式植體種入後的 Protocol,一階式所作內容大同小異,但時間則視每個案例狀態差異而有所分別。非一定僅能這樣做,牙醫師仍應視實際案例狀況與經驗進行時間上的調整。

  1. 術後 1-2 兩週內回診 – 拆線、癒合觀察,聚焦觀察軟組織與硬組織狀態、以及可能的植體周圍發炎。
  2. 術後 6 週 – 理想上,患者軟組織應已完整癒合,口腔內的衛生清潔應在此時進行一次完整檢視。
  3. 3 個月 – 清潔、整護、觀察。這一次務必要進行一次 Pano/CBCT 照相記錄,以數位科技方式幫助牙醫師進行判讀硬組織及骨內整合狀態,留心在植體周圍平台(peri-implant platform)及植體尖端周圍的狀態。

當病患在 3 個月這一次回診時,牙醫師已經可以確認案例是否已準備好進行 Stage II 翻瓣(uncovering)及/或贗復(restoration)。

Newsletter
與昇基一起看懂資訊
昇基編輯群透過內容分辨系統將資訊系統化提供給每一位訂閱牙醫,確保更易消化、更易使用。不只資訊,有更多立場觀點和實作秘訣,全在這份電子報裡。

贗復完成

當牙醫師為病患完成最終的贗復階段後,必須讓病患充分理解「監控」與「照護」對於確保植體長期穩定使用之重要性,以及作為一個接受植牙贗復手術患者應盡的後續責任及義務。

  1. 一個月回診 – 無論牙醫師是採黏劑固位(cement-retained)或螺絲固位(screw-retained),都應聚焦觀察軟組織的動態,是否有出現流血、化膿、發炎、探測深度增加(probing depth)現象,並在適當時採取對應診治調整。
  2. 三個月回診 – 此為例行性檢查的第一次。若前次 1 個月的回診未進行 Pano/CBCT 記錄查看,這次回診中便須進行以確認各細節狀態 – 軟硬組織狀態、角化組織、咬合狀態、口腔清潔狀態等,若必要調整或進行其它治療,此時正是時候。確認好相關條件並確認後,牙醫師應在此時提出植牙病患日常居家照護步驟細節進行詳細說明。
  3. 六/十二/二十四/三十六個月回診 – 在第 2 次三個月回診裡所進行的任何檢查,都應於贗復完成後的六個月及十二個月回診中再次進行,以確保植體的後續留存。這些步驟在手術後的三年中應安排病患定時進行年度回診中重複。
「cement-retained」與「screw-retained」
「cement-retained」與「screw-retained」(Credit: DDS LAB)

在第 1 點中提及的「cement-retained」與「screw-retained」比較,可參考葉信圻醫師《利用 Nonlinear finite element 分析 Screw retained 和 Cement retained implant prostheses — Silva(2014)》文中觀察。

部份產品可幫助醫師實踐鞏固案例成果目標,在植牙患者回診或日常居家照護提供不同程度的側翼幫助,像是連年獲得歐洲消費者最喜愛口腔清潔品牌的荷蘭品牌 bluem 便是其中的大熱門。有興趣的牙醫師可透過點擊下方連結前往查看:

細心監控與及早介入治療是最好的植體併發症預防方法。說穿了,術後牙醫端的照護大原則便是: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最懂植體品牌價值的代理團隊:昇基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病患須配合牙醫才能讓植體長久

在前文中我們學習到一個觀點,即便在不斷強調 “所有行業都是服務業” 的 2020 今天依舊重要:

植牙留存率是牙醫師與患者的共同責任與義務

這代表:牙醫師有義務幫助患者學習植牙後的日常生活應注意事項及回診的必要性,而患者必須虛心受教學習、落實到自己生活當中,因為患者才是真正與植體長期相處的人。

然而,真如此容易?現實狀況便是:患者常常認為植牙後便一勞永逸,無需定時回診、也無需改變生活習慣,便可以永遠保存這個治療成果。事實,正是相反。因為許多病患並不懂得其中道理,所以更需要牙醫師的細心、耐心、同理心教育這些人,才能確保醫病雙方的關係走得長久。

綜合前述 Protocol 原則,牙醫師應綜合以下因素規劃回診頻率與期間執行項目:

  • 病患菌斑與結石的狀態
  • 植體周圍組織發炎、流血、或探測深度增加
  • 植體、周圍骨組織、解剖結構透過 Pano/CBCT 呈現的狀態
  • 牙冠或贗復的健康狀態
  • 慢性創傷性咬合的徵兆

如上列種種考量因素,文中提出的 Protocol 僅供參考,非一定適合每位植牙患者、更不一定是每位牙醫師的習慣,只要掌握住正確的大原則及必要步驟便無需擔心。讓我們一起透過細心及耐心幫助更多缺牙患者獲得正確的植牙治療吧!

如你發現昇基事業的內容很有價值,邀請分享給同儕朋友,讓好文章流傳更廣;若希望下次在我們發佈新內容時優先知道,可以透過訂閱電子報在自己慣用 Email Inbox 中獲取新消息。

相關內容
牙科產業許多人訂閱的電子報

牙科產業許多人訂閱的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