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e Level 與 Tissue Level 植體怎麼挑?一場天秤兩邊的牙醫界論辯,看看 JOMI 怎麼說

在一場 1998 年 ITI 國際學術年會上,數百位專科牙醫師熱烈地討論著一個長久的論點爭議:「 Bone Level vs. Tissue Level 」,究竟兩方的派系何者能勝出呢?讓我們為你整理出一個令人莞爾的小結:

 

  • 使用 Bone Level 的醫師表示:Tissue Level 植體難以駕馭,因為光滑圈會露出來,而且它不是一種美學的修復方案。
  • 使用 Tissue Level 的醫師表示:Bone Level 使用者不懂得如何種 Tissue Level 植體。
  • 業務員表示:Bone Level 植體是目前在美學表現上最好的植牙術式。

 

由上述爭論,可得知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植體設計對於醫師而言是近乎兩條永無交集的平行線,各有習慣偏好,無法一言以敝之的為哪一種植體較好下定論或排序。
Bone Level 與 Tissue Level 兩種截然不同的植體設計對於醫師而言是近乎兩條永無交集的平行線
那麼,我們該如何為「 Bone Level (下稱 BL 植體) vs. Tissue Level(下稱 TL 植體) 」這個命題做出更客觀、更有效益的評估討論呢?昇基事業為你整理出不同面相的探討,希望透過科學數據的對比、植體設計、及醫師經驗等影響,為台灣牙醫師一舉突破長久以來的認知盲點,增進更多對兩種植體的了解。或許,在此文後你會有一個全新的體悟也說不一定。

Bone Level 與 Tissue Level 近 50 年植體數據表現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 Maxillofacial Implants〉期刊 2012 年曾登載一篇《Systematic Assessment of Clinical Outcomes in Bone-Level and Tissue-Level Endosseous Dental Implants》¹ 科研報告,詳細講述了關於「Bone Level vs. Tissue Level」的爭論,本文將以此篇深刻研究為主體,探索長期以來各家的概念思考與臨床觀察。

Newsletter
與昇基一起看懂資訊
昇基編輯群透過內容分辨系統將資訊系統化提供給每一位訂閱牙醫,確保更易消化、更易使用。不只資訊,有更多立場觀點和實作秘訣,全在這份電子報裡。

筆者針對 1966-2012 歷年學者研究報告的搜集整理,製作一份文獻資料做比對探討,被提出分析的品牌包括 AnkylosAstraBranemarkCamlogDentsplyStraumann 的兩類植體系統,列舉出案例失敗的原因與支數、存活率、1-3 年觀察與牙周囊袋等項目,試圖為後世研究者譜出一套較具廣泛性的系統性數據。(關於植體品牌介紹可參見另文:世界十大知名植牙植體品牌介紹

數據一(資料整理自該研究 Table 2)

Mean Bone Loss(MBL)
1-year Results
3-year Results
Bone Level Implant(BL)
-0.43mm – 1.32mm
0.10mm – 0.28mm
Tissue Level Implant(TL)
0.11mm – 1.31mm
0.20mm – 0.26mm

以 Mean Bone Loss(簡稱 MBL)為觀察,植牙後第一年因持續的骨整合作用,一般而言 1.5mm 的骨流失都普遍被醫師所接受,而之後每年不超過平均 2mm 的骨流失可被稱為是成功的植牙手術。由上述數字可知,一年期的觀察中,BL 植體在骨流失的觀察上領先 TL 植體,甚至呈現逆勢長骨的發現,而三年期的觀察中,BL 植體的平均表現亦是領先 TL 植體。

數據二(資料整理自該研究 Table 2)

Survival Rate(SR)
1-year Results
3-year Results
Bone Level Implant(BL)
674 / 693(97.3%)
646 / 666(97.0%)
Tissue Level Implant(TL)
423 / 433(97.7%)
430 / 442(97.3%)

而 Survival Rate (植體存活率)部分,研究數據顯示 BL 植體在 1 年期與 3 年期的案例研究中,植體存活率表現只略低於 TL 植體約 0.4%,可見兩種植體在數值上並無具體差異。

該如何選擇 ? 細究植體設計原理與術式

牙科產業科技與技術不斷更新之下,各廠牌所生產之植體品質應無虞,在當代植牙中,牙醫師選擇植體品牌或系統品項時還有其他需加入考量的點呢?以下羅列各項優劣勢供牙醫師做決策評估。

植體設計

TL 特色是將牙冠 Emergency Profile(穿齦外型)直接融入植體設計,為軟組織建立了增生附著物,製作假牙時可以減少外型的考量,然而,美觀區的假牙設計則將面臨更高挑戰。BL 植體一般種植於骨下 2mm 左右,在骨內 3-6 個月完整癒合後,較有機會確保組織的重生與塑形,降低植牙失敗的可能性。


植體與支台齒之間的 Microgap(微距)與 Micromovement(微晃動)對骨流失與軟組織吸收後退扮演著最關鍵的角色,對 BL 而言,微距與微晃動是植牙失敗或產生植周炎的主要肇因之一。因此,BL 植體的 Platform Switching(平台轉移)被設計來降低對皮質骨的應力,減少骨流失的可能性;而 TL 植體設計有 Transmucosal Abutment(穿齦基台),此基台與皮質骨存在 Microgap ,這常被稱作 TL 植體優點之一,但是,根據此研究,TL 第一年有平均 0.6-1mm 的骨流失,而之後的每年以平均小於 0.2mm 的速度持續骨流失。

骨流失被視為是植牙手術是否成功的評核標準之一

醫師經驗與術式應用

植牙成功與否,與 biologic width(牙齦生物性寬度)有很大關係,因此術前的植牙手術評估與決策顯得更為重要。牙周軟組織需有生存空間,雖會因為牙根型態影響,但平均值約為 2.04mm,若寬度不足將造成牙齦發炎與骨吸收等問題。

 

另外包括植體與植體(3.0mm)、植體與自然牙(2.0mm)之間的距離也是重要的計量管控元素,以保證植體與自然牙能夠有足夠的空間利於贗復設計或能被徹底清潔。

 

所以,換個角度思考,在 BL、TL 植體的擇選同時,也需注意術前評估或施術時的人為錯誤造成錯位,導致失敗?



常見的 Bone Level 與 Tissue Level 植體品牌

市場上各家品牌有不同特色,以下為您精挑數種常見品牌,做分類簡述介紹。

精品等級 Bone Level 植體 — Straumann BLT

1976 年士卓曼集團率先發表首支螺紋狀植體,開創現代植體之先河。此後,Straumann 自豪的推出 Bone Level(BLT)® 植體,強調傳達最自然的外觀及感受,在軟質骨頭與即拔即植手術中展現優異的初期穩定度,2019 年,Straumann SLA® 表面處理與 MegaGen AnyRidge® 同時榮獲潔淨植體認證殊榮

精品等級 Tissue Level 植體—Straumann SP

士卓曼集團 1974 年推出全球第一款 Tissue Level 一階式植體, 也為日後標竿產品 Tissue Level(SP)® 植體奠定基礎。此植體可簡化植牙手術操作複雜度,實踐齒槽骨最大化保存,維護植體周圍組織的健康。Tissue Level(SP)® 植體擁有 40 餘年出色臨床表現,是市場上的頂尖植體。

Bone Level 植體 — AnyRidge

韓國 MegaGen 的 AnyRidge® 植體系統,榮獲 2019 Clean Implant Foundation 潔淨植體認證及 ISO 等國際認可,做足產品的嚴格把關。AnyRidge® 透過 Xpeed® 獨家表面處理、內六角穩固連結、錐形自攻牙等設計創造更智慧化探鑽過程,奠定成功牙科手術的穩固基礎。

Bone Level 植體 — PLUS

被瑞士士卓曼集團納入旗下的中價位植體系統,此 bone Level 二階式植體被定義為「實踐植牙美學的最佳媒介」PLUS® 植體系統是市面上首屈一指的優質產品,擁有 PLUS 四大價值(Premium、Lasting、Unblemished、Safe),徹底體現卓越的臨床性能與美學表現。

Tissue Level 植體 — SS

Osstem 號稱全球第五大植體生產商,旗下 SS® 植體是 Tissue Level 型態的主力,擁有內六角穩固連結與錐形設計,並強調 SA 表面處理能促進潛在的骨整合效能,減少癒合時間,進而強化植體受力。

Tissue Level 植體 — Ti-Star

源於士卓曼集團的 Tissue Level 植體設計概念,為業界的經典產品,是醫師選擇一階術式的最佳夥伴。Ti-Star® 植體系統繼承王者風範,經不斷研發改良,進一步滿足亞洲人的骨質結構,成為專為東方人量身訂做的植體。

#研植
植牙專業基底培訓班開催
4.17 – 4.18 穩固你的技術根基

定論前,試以病患角度切入

從病患角度出發看待 Bone Level 和 Tissue Level 選擇才是正確

有為數眾多的醫學研究針對這兩種類型植體做短、長期追蹤,但仍沒有明確定論,尚未形成一個系統性的評估或具可信度的文獻產生,此爭論在未來仍將持續被更多牙科研究者再書寫。

或許牙醫師們在思考植體系統優劣、或選擇自己要長期應用的植體時,確認各系統的特性與步驟,做好術前評估、叮囑病患術後的照護,更是牙醫師應持續關注的部分;另外,在向病患推薦品牌與植體系統時,牙醫師更需留意如何提供適合該病患的植體,協助病患下決策,如下列三個基本評估事項:

  • 病患經濟狀況
  • 病患身體條件
  • 病患時間許可

上述探討便是近 50 年來牙科的不朽議題,我們可以從中發現,無論選擇哪一種植體,牙醫師的臨床評估與應用,才是重中之重,是否牙醫診所、醫療院所應備齊一種以上的植體型態讓植牙手術更順利、更合乎實際需求呢?

¹

Vouros ID、Kalpidis CD、Horvath A、Petrie A、Donos N. 著,《Systematic Assessment of Clinical Outcomes in Bone-Level and Tissue-Level Endosseous Dental Implants》,收錄於〈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 Maxillofacial Implants〉期刊,Volume 27,Number 6,2012,Quintessence Publishing Co., Inc. 出版。

持續掌握牙科產業動態、植牙植體應用趨勢、院所經營觀念,邀你與昇基事業一同進化觀念、創造利潤:

相關內容

牙科產業許多人訂閱的電子報

牙科產業許多人訂閱的電子報